第四十二章 微妙平衡
拆迁第六日,第一月第八日。
今天是整个拆迁过程中很重要的一天,因为今天要召开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大会,要研究通过数项重要议题。
早上八点,王庄南社区召开社区改造启动大会。
杨小强站在会场后部,不断地拍着照片。他另行安排李明拿着摄像机全程录像,要把整个会议过程作为证据保存下来。
杨小强当然明白全程录像的重要性了,一旦将来拆迁遇到巨大阻力,或者有居民想要把责任推到政府身上时,他可以把录像拿出来,证明是社区自主改造,而非政府强制,证明整个程序是合法的。
这就叫先留后手。
千万不要以为老百姓不会赖上政府,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定会有人因为想要更多拆迁补助而赖上别人,包括赖上政府。
这期间,还有个插曲,那就是昨天下午杨小强让李明负责今天的全程录像时,李明还推脱了一下。
因为赵局长之前说过,这段时间,李明要服从杨小强的安排。所以李明不能跟杨小强明顶。但李明他用委婉的理由拒绝干活,这个委婉的理由就是:自己不会录像。
杨小强想他可真是够懒啊!
这点活都不想干,就想整天混日子。
于是杨小强跟李明说,“不会可以学啊!”
“跟谁学啊?”李明道:“再说我也没设备啊。”
“设备我给你弄,我也另外找人教你。”杨小强干脆地回答道。
李明还想找理由推脱,杨小强抢在他开口前说道:“主要是我下午要去领车,实在是分身乏术,所以要你学录像,明天去社区全程录像。要不咱俩换换,今天下午你去接车,然后接局长处理相关事宜,明天我去录像,你去社区沟通协调处理安排各种各样的事儿?”
杨小强这么一说,李明就愣在了那里。李明心里当然清楚,杨小强这个位置比他要累,沟通协调都是要费脑子的,况且一旦协调不好是要挨局长批的。相比较而言,录像那点累都不叫累,都实在是舒服太多了。
李明最终点头,接受了下午学习录像明天全程录像这个活儿。
望着李明那不情愿的背影,琢磨着他整天就想混日子不求上进的现状,杨小强在心里暗暗发誓:只要给我一定的时间,我一定要把他带得跟我一样勤勉一样积极主动,至少要接近于我。否则,怎么体现我的组织领导能力?
杨小强当然想往上走,可往上走就必须具备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必须要让局长等大人物看到,让他们欣赏,这样自己才会有晋升的机会。
现在,王庄南社区改造大会在正常进行着,李明在不停地录着相,而杨小强则掌控着整个大局。(赵局长不在,赵局长的那个掌控大局的角色杨小强必须扮演,必须把各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上午8:41,社区改造启动大会结束,杨小强在联络员群里发送微信道:“今日后韩南社区召开社区改造动员大会,已经通过拆迁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评估公司确定、社区改造基准日确定等拆迁相关问题。”
此时,南海街道木春宇委员到了王庄南社区,直接进了社区张书记的办公室,杨小强也紧跟着进去,拿着笔本进行记录。
木委员对今天的工作很满意,大谈特谈他的打算他的计划,聊到高兴处,他提到了把他的计划打算已经告诉了郑毅书记,也得到了郑毅书记的认可。
郑毅是区纪检书记,也是3战队战队司令,赵强局长是三战队王庄南社区战区司令,归郑毅管。
杨小强一听,就敏锐地觉察到,最好能获得木委员给郑毅书记发的这个计划打算,然后转发给赵局长。如果自己这么做了,赵局长一定会高兴。怎么说呢,赵局长之前也没有拆迁经验,根本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再下一步干什么合适,等等。
于是杨小强想尽办法跟木委员套近乎,夸赞他有能力,办法多,总觉得以他的能力应该上任更重要的位置,等等。以木委员的聪明才智,他肯定知道杨小强是在恭维他,不过这种恭维,谁会不喜欢听呢?最终他很痛快地愿意把那条微信给了杨小强。
杨小强拿到那条微信后,迅速转发给赵局长。微信上是这样说的:
“郑书记:今天王庄南社区开党员居民代表大会,通过改造基准日、评估基准日;选出旧改领导小组,张贴公告;明天下发告居民旧改反馈单,当日签字回收;两天后开始评估,王庄南社区五组,预计二十天结束;再二十天出值;本月末签协议,保底百分之八十五,争取百分之九十五,目前有序开展,请领导勿挂念,小木。”
杨小强知道赵局长收到这条微信后肯定会高兴。
赵局长的高兴就是自己的高兴。
二十分钟后,王庄南社区开始召开拆迁领导小组一次会议,确定了王庄南社区拆迁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人员分工等问题。”
其实这拆迁领导小组会议是很热闹的,并不是外界想象的社区书记可以一言堂,而是社区书记受到各方力量的制约,很难完全说了算。怎么讲呢,其一社区张主任并非完全听命社区张书记的一个人,虽然表面上完全听命,实际上却是心中自有另一番主意,要不然为何有的南海街道领导与社区张主任关系好,而与社区张书记关系不好?其二是拆迁领导小组中有这个社区以前的书记和以前的主人,这些人有的自认为能力比现任张书记高,考虑问题比现任张书记周全,处事比现任张书记公道,张书记在会上有什么不妥当的提议,这些人自然会明着站出来反对。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既然这些老书记老主任跟自己不是一条心,那社区张书记为何还要把这些人拉进拆迁领导小组呢?社区张书记这样做,其实是一种高明,怎么讲呢,这些社区老书记老主任在村里威望都高,都有一批的人在支持他们,如果不把他们拉近拆迁领导小组里,那不明着形成对立了?在王庄南社区里就会形成势力强大的反对派,让社区张书记的政策难出村委会;而如果拉这些人进来,能明显提升这些人对拆迁工作的支持度,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而为了防止出现拆迁领导小组会上书记意见被否决的情况,可以少开会啊,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开会。反正开不开会都是书记的权力。
张这个人既然能当上社区书记,那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傻瓜,是有手腕的,也是懂得权力平衡权力斗争的。
只是后来,随着拆迁工作遇到沟坎,特别是社区张书记在一些事情的处置上明显不公的时候(比如跟评估公司打招呼,让自己的人家里评估值高些,写了一堆的条子给评估公司等等),社区张书记就已经按捺不住这帮人了,拆迁领导小组会也不是他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的事情了,有的重大决策必须开会,否则就是程序不对甚至程序违法。
特别是,拆迁领导小组中的老书记姚正与老同志兆强,是监督委员会的人,一旦发现明显违纪违法的事情,是可以越级上访的。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张书记还敢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吗?
不过正因为有了这些跟社区张书记并非一条心的人,监督与制约才有效,坚守正义才可能。一段时间以后,我跟姚正和兆强他们都混熟了,我的正直诚实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们的公正善良也得到了我的认可,说实话,正是有了他们及一批人的存在,王庄南的拆迁改造才没有走上邪路,不公平的现象才没有严重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他们在整个拆迁工作中是起了好作用的,当然前提是你要将他们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这么说吧,拆迁工作要往前推进,就必须依靠两委班子依靠社区书记,没有社区两委特别是社区书记的支持,谁来牵头干事?特别是社区张书记也有一批支持他的人,否则他也选不成社区书记,从大局来讲,你必须先让社区张书记以及支持他的那一拨人坚决支持拆迁,尽早评估尽早签约。因此你必须在后面给社区张书记鼓劲,必须支撑着他继续干书记,至少在拆迁改造结束之前,他书记的位置是不能动的,他书记的权威还是要帮助他维护的。所以当老书记老主任他们因为实在看不惯社区张书记的各种决策时,你还要安抚住这帮老书记老主任们,不要让他们把反对动静弄得太大,弄大了,社区张书记一旦彻底交枪,尥蹶子不干了怎么办?
另一方面,必要的时候还就得发挥这些老书记老主任的作用,以制约社区张书记,防止张书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怎么说呢,社区张书记有时候总想开不该开的各种各样的口子,从而会出现明显的不公平,甚至让国家财产出现不该出现的损失。比如,社区有几十套应拆未拆房,社区张书记总想让这一批房子向正常房子一样评估签约,可怎么能这么办呢?这么办了的话,那让那些应拆已拆的人怎么办,再重新把拆了的房子再盖回去?再者,那应拆未拆房与违章建筑的性质有多大区别?那不都是违反政策存在的东西,不都是不应该给予拆迁补偿的东西吗?也许张书记是担心不给这些应拆未拆房的户主们补偿,这些户主们会弄他甚至伤他,也许张书记在其中有利益瓜葛等等,反正后来我看得出张书记是铁了心地要把这些应拆未拆房按照正常房屋来对待。
这时候要制止张书记的错误想法,最好的最妥当的,就是依靠拆迁领导小组的其他人来进行制止。因为本次拆迁虽然是区委吴书记总指挥的,但一直打着的都是村庄自主改造的旗号。既然是村庄自主改造,那村庄的拆迁领导小组就是在拆迁改造方面最有权力的机构。一切重大的决策都必须经过拆迁领导小组多数人员的同意才能实施。应拆未拆房的处理,以及其他一切问题房的处理方式都要经过拆迁领导小组的大多数人的同意才行,这大多数人还要在执行文件上签字的。而老书记老主任他们,都是这17人的拆迁领导小组的成员,都有投票权与否决权,而且他们的影响力很大,还能影响其他的一部分人,从而可以在表决时否决社区书记的提议,从而让社区张书记的一些不公平的决策无法实施。比如后来,对应拆未拆房等问题房的处理上,社区张书记连续两次开会两次会上提议被否决。坚持否决的老书记老主任们意见很明确,那就是不该给的坚决不能给,他们要坚守正义。
而杨小强,在王庄南社区这种复杂的权力与利益纠葛中,微妙地保持着平衡,想尽办法把赵局长的各种指示精神贯彻下去。既保证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又尽量保证公平。这个过程很辛苦,也很锻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