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无人问津
除此之外,自太祖皇帝朱元璋以来,朝廷的工资制度和纸币制度很不完善,成祖时,十贯钞可以换一石米,到了仁宗时候,二十五贯钞才能换一石米,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这个结果出现的原因,自然是大明没有几个懂得经济学常识的高官,特别是太祖之时,明朝初年,大明中央朝廷每年的收入只有几万两银,可发行的纸币却有好几千万。
朱厚照当然要消除这些问题,若不然,再这样下去,大明的金融财政只会越搞越乱,难以为继。
之前朱厚照已经命东厂在外面调查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皇帝陛下已经逐步把山西票号的业务都给摸清楚了。山西票号是全国最大的票号,这些山西票号自然不全是一家的,大明一共有十几家山西票号。
这些山西票号的业务主要还是为长途贩运的商业huódòngfúwù,人们可以把钱存进山西票号,然后拿到银票,到异地可取。这就避免了,外出做生意需要携带大量白银的尴尬问题。
“朕交给你个任务,你想办法去挖几个做票号生意可靠的人来为朕所用,现在晋商被打压,徽商在这一块也还未站住脚,正是他们内斗之时,也是朕插进来这个行当的最好时机,不过,朕要做的比他们大,而且朕也要给这些做票号生意的讲讲,什么才叫做生意。”
听到朱厚照这样说,钟离恺也不由得暗自欣喜,这票号生意自然也是获利颇丰的行当,只是以前被几个大晋商操持着,就连江南的商人也难以插手,别的人更没有办法掺和进来了,现在皇家工业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江南之地也有江南制造局在为陛下办事,现在正如陛下所说,如今是最好的时机。
“臣遵旨”,钟离恺退了下去后,就立即去拜会了各大票号的掌柜,有他这个户部郎中亲自出马,再加上是给朝廷做生意,且还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职和直接参与分股,因而钟离恺要想挖这些票号的墙角倒也不难,难的是挖几个靠谱的。
没到半个月,钟离恺就在各地选了五个看上去老成而又经验丰富的票号掌柜来觐见朱厚照。
这些人搁在现代也算得上是金融系统的高级主管了,在商场上自然也是磨炼得宠若不惊,因而他们在见了朱厚照这个大明的皇帝陛下后,也没有表现的太过拘谨。
在这五人行了礼后,朱厚照也没有多做客套,他是皇帝陛下,没必要来这些虚的,直接就是询问起他们对现在票号生意的看法来了。
同时,在这五人讲完之后,朱厚照也表达了自己的一套近代银行观念,并将自己所写的一些银行与金融方面的资料发给他们,让他们直接回去看,然后写成折子再呈上来。
超前的金融知识是不可能通过朱厚照的这一番讲解,就能令这些人一下子明白过来的,只听一言就各个都变成了个优秀的现代银行家,在现实生活中,这是绝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更何况朱厚照自己也不过是个自学者,他大学期间学习的又不是金融财经类相关专业,他现在之所以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一套理念讲给这些早已在商场上磨练起来的老油条,也不过是因为他遍览群书,因而比这些人多了几百年的经验总结罢了。
至此,朱厚照准备筹建的“大明皇家银行”,已经算是招募到了第一批员工,这些被钟离恺挖来的票号掌柜,各个都拥有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朱厚照还在京师附近和国子监与翰林院内部招收了十几个思想开放,思维开阔的人才作为“大明皇家银行”的核心员工,他们都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的也快,而且也懂得创新和持续学习,他们所缺少的只不过是一些必备的但是又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能获得的经验,朱厚照打算把这些核心员工当成骨干来进行培养。
此时朱厚照亲自做起了人员培训方面的事情,对于银行如何运作,还有业务范围等诸多事宜,这些人都是需要被培训的。
朱厚照之所以不怕辛劳的亲自上阵,是因为他知道只要培训出了第一批职员,后面的事情就不用他朱厚照费心劳神了。
虽然现在还没出现银行这个新事物,但资本的活跃早已使得金融huódòng在大明变得异常丰富,所以那五名经验丰富的票号掌柜在同朱厚照进行过交流和吃透资料上的信息之后,也明白了皇帝陛下所谓的开银行是怎么回事。
简单点说,银行的操作方式其实和票号没什么不同,都要开户,但是与票号生意所不同的是,在银行储存银钱不但不收取费用还能得到利息。
虽然,这些人能理解开银行是干什么,但他们却难以理解陛下为何还要倒贴利息。众人只道陛下是想通过此方法去争夺票号行当的生意,即便是先赔些钱也无所谓。可是当朱厚照让他们奉旨开办大明皇家银行,且直接下旨,让他们把定期一年的利率调到二十取一时,倒也是让他们更为惊讶不已。
但朱厚照对此并不以为然,谁都知道开办银行从来都是只赚不亏的事情,即便是票号生意,其主要利润靠的也不是收取的那点手续费来赚取的,说实话这些票号行管理与运输银两所花费的成本,用那些所谓的手续费也完全抵不上票号的成本,而票号的利润自然是还是靠着放贷和其他投资所赚取的。
只是,大明现在还没能由票号演变为银行机构,因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存钱不但不用给手续费还能赚取利息的地方。
不过,当大明皇家银行的牌子挂出去之后,除了朱厚照自己存进去的本金三百万两和钟离恺等几个为了给朱厚照面子而存进去了几十万两以外,整个大明皇家银行营业大半天了,却是没一个人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