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筹建
和州不但排在第四梯队,而且还是第四梯队之中的弱队,或者是第四梯队之间差距不大。强队每年科举能考中十几个举人,到了弱队这里也就一两个,有时候还挂零蛋,和州就是弱队之中的弱队。
这对葛丹来说其实是一个好事情,如果下一科葛丹能够让和州杀入第一梯队,那么葛丹肯定名扬南直隶官场。
有明一代应天府共举行九十科乡试,景泰七年前二十七科中有二十科不拘额数,定额的七科解额也不相同,分别是宣德年间四科,每科录取八十名,正统年间三科,每科一百名,而景泰七年开始解额固定在一百三十五名。
现在是成化年间,应天府乡试的名额就是一百三十五人,无论多少人报考,取前一百五十名录取。
在这样的情况下,竞争怎么可能不激烈,这就相当于后世的高考,考的人无数,想考好学校都很难。南直隶这么大的地方,录取一百五十人,三年考一科,这都不是万马千军过独木桥了,简直就是挤死人那种。
从乡试之中杀出来中举人的,那都是强人,举人都这么难考了,进士呢?考中进士的在这个时代,那真的是天之骄子了,像葛丹这样的二甲第十七,听着不起眼,但是也吓死一片人了。
周昌此时就被吓到了,听到葛丹要开班,心里面顿时就兴奋了起来,连忙说道:“大人此言当真?”
这事以前也不是没人想过,可是大家都是科举过来的,全都知道读书科举之难,正所谓十年寒窗苦,那是真的难。想要考上已经是大不易了,何况培养其他人考上?这事就更难了。一个人要是教出三五个进士,那了不得,绝对是名师级别的人物,不说轰动天下,但是轰动几省是绝对可能的。
当官的虽然注重文教,但是却没人打过这个主意,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葛丹看了一眼周昌,笑着说道:“当然当真,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本官还是愿意为和州尽一份力。”
这种事情也就从后世来的葛丹敢干,有应试教育的经验,有光脑这样的金手指,别人根本没戏。葛丹的光脑之中存储着大量八股文范例,后面大明朝的狠人以及大清朝的狠人,加上光脑的分析,除非对方是朽木,否则指导他们写出好的八股文,难度并不是很大。
虽然科举要考三场,可是真正受重视的只有第一场,第一场的题目是本经义四题加四书义三题。
所谓本经,就是每位考生在报名时要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确定一经作为自己的专精方向,考试时写四篇以这部经典中析出的句子为题的经义文章。
四书义则是从《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经典中出的三道题。也就是说每次考试考官一共要准备二十三道题,而每位考生实际回答的是七道题。
第二场考的是论,第三场考的是策,但是基本上第一场考不好,后面两场就白搭。
现在的大明科举还算清明,到了会面党争激烈,党同伐异,科场舞弊也非常的严重,明末民乱四起,与很多读书人科举之路走不通也是有关系的。科举除了为国选材之外,其实也是一个上升通路,用来稳定读书人的。
一旦上升通路被堵塞,阶级固化,那么下面的人会干出什么事情来,可就不好说了,要知道这个国家可是一直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的。
葛丹以此为进身之阶,在这个时代还是行得通的,因为大家都靠考,放在万历以后,基本没戏,东林党的做考官,你写的再好也考不上。换成其他齐浙楚党也一样,那时候就是党同伐异了,不是我的人,你就别想考中。
听了葛丹的话,周昌连忙站起身子,对着葛丹躬身一礼:“学生代和州学子,谢过大人厚恩!”
葛丹连忙站起身子,伸手将周昌搀扶了起来,然后笑着说道:“周大人快免礼,折煞本官了!”等到周昌站起来,葛丹这才笑着说道:“这件事情虽然是本官提起来的,但是具体的操作还是要看周大人你的。首先就是这个地方,周大人觉得放在哪里合适一些?”
周昌没想到葛丹会问出这个问题,略微有些愣神的说道:“在州学之中不就可以吗?”
葛丹却摇了摇头:“州学之中都是秀才,举人却没有,如果让举人也去州学之中,不太合适。最好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让举人和秀才一起,平日里还可以研读诗文,相互请教,对大家也都是有好处的。”
这里面就牵扯到钱的问题了,举人倒是没问题,举人都是有钱人。
金举人银进士,虽然这说的是考试的难度,但是这里面也有说钱的意思,大家都说酸秀才穷秀才,可有人说过穷举人酸举人的?范进中举虽然荒诞,但是也是有现实意义的,秀才范进无人问津,穷的很,可是中了举人,送钱的人自己就上门了。
葛丹想弄这么一块地方,自然不可能葛丹出钱,那就是要收钱的,虽然不算束脩,但是也差不多了。
这里面问题就来了,秀才可未见得花得起这个钱,那谁来负担?葛丹自然就盯上了这些有钱的举人。那么这些举人是不是愿意,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如果葛丹能够让和州的举人考上三个五进士,别说和州的举人,南直隶的举人都会跑过来掏钱。
现在的葛丹没有这个声望,葛丹去找就有索贿的嫌疑了,这事不好说,中间需要有个人去办,谁合适?
葛丹看了一眼周昌,这种事情当然是周昌这个教谕合适了,一来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二来周昌在本地声望颇高,三来和州的举人,不少都是周昌交出来的。有葛丹在后面撑腰,周昌去跑腿,在合适不过了。
周昌是一个老读书的人不傻,但是闻弦歌知雅意,葛丹一说他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