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给我三十年

很久没有上朝了,李浩感觉自己很像那个木匠皇帝,几十年都不上朝,虽然自己不是皇帝。

今天的朝会必须得上,李浩已经准备很久了,从过年就开始准备。光是文稿就写了数万字,耗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涵盖了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不光是文件,人员、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光是在京的官员,还有不少外地官员、致仕的官员、各个学派的领军人物,甚至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军队方面,辽东、九边、陕西、河南、甚至四川都被邀请派员参加。这次大朝会的规模和人员构成,可以说都是大明朝之最。

骆养性也在忙活,参加朝会的每个人的档案资料,都要准备齐全。朝廷包下了不少的旅店,供那些在京没有住宅的人员使用,整个京城的治安,包括这些旅店的安全,也都由锦衣卫负责。骆养性感觉这一辈子加起来都没有这两个月这么紧张。京城所有的的市井无赖、痞子都被叫了过来,每人发一套红袖箍,就成了治安员,每个人负责一条街的治安,哪条街出了问题,它的治安员就要挨棍子。因为让老实人当治安员,他们镇不住场子。五城兵马司也派出一支支的小队,统一有锦衣卫教导营的人管理,在各个街道巡逻。

王承恩也忙的脚不沾地,打扫卫生的活给他干了。京城的大扫除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皇宫内外都在打扫卫生,神祖爷爷说了,不管你是皇后还是宫女太监,不管你是六部高官还是市井小民,全都得参加劳动,神祖爷爷和皇爷都亲自劳动了,谁敢拒绝?

护城河里的淤泥被挖出来运到了城外的农田当肥料,又引水把护城河冲刷几次,现在护城河清澈的都能清楚的看到水底的砂石。京城每一条街道都要清理,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一个角落的垃圾都要清走。每一个路口都有提示牌,画着街道的名称、走向、还有前后左右相邻的街道名称。旁边还有警告牌,写着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大小便、不准乱扔垃圾等语言。谁要是不遵守,治安员会罚他五个铜子儿,胆敢不交就直接交给巡逻队,扔到监狱呆一个月,这个年代可没人给你讲人权。

皇宫里面也是一样,杂草都被清理干净,角角落落的垃圾也都被清走,时不时的还能清理出几具人骨,让人毛骨悚然。

经过两个月的劳动,京城内外焕然一新,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微微湿润的街道干干净净,谁走着都感觉神清气爽。河边的柳树已经发芽,远远看去已经呈现出朦胧的绿色。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家庭如此,对于国家也是如此。今年的大朝会跟往年不一样,一是人多,二是人员成分多样,有官员、勋贵自不必细说,今年还增加了没有官身的各个流派的主要人物,被邀请的藩王,在外领军的将领,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李浩本来也想让商人和工匠进入朝廷,后来想想这样太激进了,这样不但会彻底激怒文官集团,而且商人和工匠现在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即便几个人进了朝堂,也会被文官集团轻易的掐死。

崇祯九年二月初八,大朝会正式开始,李浩和崇祯皇帝并排坐着,接受满朝文武的朝拜。朝拜完毕,首辅温体仁奏报了去年一年来朝堂的运作情况,洋洋洒洒讲了半个时辰,然后六部官员也都一一发言,奏报去年的情况和今年应当做的事情。半天就这么过去了。

中午休息吃饭,然后下午接着开,这事李浩的人道之处,要在以往,可不会有休息时间,最多是皇帝赏赐一碗茶水,让你清醒一下。

下午的朝会一开始,李浩开始了发言,现在李浩恨死了这个没有电的时代,没有麦克风,没有扩音器,这么多人,足足上千人的大朝会,前面的人能听到,后面的只能干瞪眼了,一点都听不到。

李浩一手举着铁皮喇叭,站在陛阶之上,举着铁皮喇叭往下喊,这怎么都觉得不像是大朝会,这么严肃的国家大事,居然整的跟庙会一样。回头一定得整出以前村里那种的大喇叭来,只要吆喝一声,全村人都能听到。李浩心下腹诽,没办法,这玩意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扩音技术了。

“自崇祯元年以来,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接连而至,国库空虚,缺粮啊!遍地的流民嗷嗷待哺,不想被饿死就只能去当流贼,去抢才能活下去,没有粮食,流民越来越多,流贼的队伍不断壮大,四处流窜,官军也只能疲于应付。再加上外面还有个建奴虎视眈眈,不断的入侵劫掠,边境的官兵也因为缺粮,吃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致使建奴在大明境内如入无人之境,来去自如,肆意劫掠,让大明朝雪上加霜。

除了缺粮,还缺钱,官兵发饷需要钱;购置兵器需要钱;修葺城防更需要钱,到处都需要钱,因为缺钱,九边早就成了一个处处漏风的筛子,敌人随便找个地方都能突进来;朝廷引以为傲的关宁铁骑,居然只能缩在城里,不敢跟鞑子野战,这还叫铁骑?简直是笑话!”

李浩停顿了一会,又继续道:“我告诉你们,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大明朝存在不了几年了。”

“危言耸听!荒谬之极!你是何方妖人,敢来蛊惑朝廷?”一个官员站出来,不顾礼节,直接呵斥李浩。

这个官员一声喝骂,满朝的官员都扭头看他,是个御史,脸生,应该是才进京的,明朝的御史都有一把又臭又硬的骨头,喜欢以直取名,根本不在乎自己甚至家人的性命,甚至还盼着你把他抓起来或者杀掉,好成全他的名声。

满朝的官员都在为这个御史担心,温体仁也是一皱眉,暗自摇摇头。崇祯皇帝刚要呵斥,被李浩拦住了,这一年多以来,崇祯的性格改了好多,不再那么易怒急躁,显得有一些城府了,这个御史这么一激,崇祯老毛病差点又犯了。

李浩示意崇祯稍安勿躁,举着喇叭朝着那御史说道:“我是神祖还是妖人,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朱元璋请来的,我还可以告诉你,你们知道的事情我也知道,你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也知道。大明朝往前数三千年的历史,你们知道,我也知道,再往前五千年、一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历史你们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大明朝往后的事情你们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甚至往后五百年我都知道。就是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就是因为我知道今后的世界要走向何方,当然也包括大明朝的命运,所以朱元璋才会请我来,你们以为我愿意来吗?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鬼都不愿意来。”

李浩脸上表现的很气愤,朝着那个御史喊道。崇祯皇帝羞愧的低着头,自己的老祖宗干的好事,费尽心机把人家从仙境折腾到了凡间,就是为了让他来帮助自己。

李浩接着说:“在场的各位臣工有些知道我的来历,有一些不知道,提出疑问无可厚非。受人之托,那就忠人之事,朱元璋既然请我帮助崇祯皇帝,那我就帮帮他。大明朝到现在真的没救了吗?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那么大明朝还是很有希望的。可是现在的大明,官员都在忙什么呢?都在忙于党争、忙着敛财,任用官员不是看谁有没有能力,而是看他是不是跟自己是一党;即便是出现几个能力出众的,朝廷又怀疑他是不是会造反,于是乎又给他派个监军,去掣肘他。我就纳闷了,既然这么怀疑他,干嘛要用他呢?一刀砍了不就结了吗?”

“大明朝这么大的国土,真的就养活不了区区不到一万万的人口吗?肯定不是,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但是不能团结起来,不能同甘共苦,不能和衷共济才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有人肯定要说我是瞎掰,我告诉你,在我们那里,我的国家用比大明朝少的多的耕地,就养活了足足14万万的人口,相当于十四个大明,我们仅仅用四川那么大点的地方,就足以养活一万万人,就相当于整个大明的人口。而且我们还能够做到,即便是连续三年绝收,我们也不会有人流离失所,更不会饿死人。”

现在这跟个朝堂都被惊呆了,还有这样的地方?粮食能多到如此的程度?就连崇祯也一脸惊讶的表情,瞪大了眼睛看着李浩。

李浩自顾自的继续说:“在我们那里,为政者最大的目标就是民生,让百姓生活的更好。我们没有皇帝,但是我们所有的官员都能上下一心,做出了太多的人间奇迹。我们用钢铁铺就的道路通遍全国,三千里夕发朝至,也就是说我们在车上睡上一晚,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到了三千里以外的地方了。这还不是最快的,我们最快的车半个时辰能跑七百里,连续跑一天就能跑出一万五千里。在我们那里,哪怕是远隔万里,我们也能和亲朋好友随时随地的谈天说地,我们不但能听到亲友的声音,也能看到亲友的相貌,千里眼顺风耳在我们那里就是个笑话,根本不值一提。”

李浩陶醉的一边回忆着进入狂吹模式。崇祯都开始眯着小眼睛崇拜了。太祖爷以前提起过,神祖爷可从来没跟自己说过这些。真有这么好的地方?难怪人家不愿意下界。所有的朝臣都是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满脸的不可思议。

李浩又接着说:“我告诉你们这些,就是要告诉你们,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不要党争、不要内耗,我们上下一心,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困难,就没有我们迈不过的坎儿!只要我们齐心合力,终有一天,大明朝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

李浩左手伸出三个手指头,高高举起,大声说:“皇帝,还有各位臣工,请给我三十年,三十年之内,我要让大明朝所有的人都吃得饱、穿得暖,如果大明朝继续按着我的方法一直走下去,百年之内,大明朝变成一个国富民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真正的天朝上国!”

李浩喘了一口气:“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吃得饱、穿得暖而已,只要能吃饱饭,谁还会去造反?。所以,请大家努力的活着,看看三十年之后我能不能做到,如果做到了,我无愧他朱元璋,此间事了,我将驾船出海,找一个风景秀丽的海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此残生。如果我失败了,我也会驾船出海,没脸再来大明。这是对朱元璋的承诺,也是对大明朝千千万万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