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识

2000年8月26日,星期六,晴,阳光明媚,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这是平平凡凡的一天,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一级新生开学日,但对杨明辉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十六岁的他开启了高中生涯,进入花季,注定要经历终被雨打风吹去的伤感与迷茫。

2000年,吴中教改伊始,重点以高中班为突破口。而教学质量与成果一直处于YL市末端的吴中,并不被人们看好,2000级高中新生更不愿意第一波被重视。明眼人心知肚明,这种重视多少有些隐晦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把2000级高中班当试验品,成功则已,不成功就是牺牲品了。

于是许多人就走了另一条出路——中专。虽然1998年中专生不再统招统分,直到2000年,中专还被不少人追捧,究其原因,是偏远落后地区政策落实的滞后性所致。

杨明辉没有参加中考,自然就少了这方面的纷扰,但上高中与读中专到底走那条路正确,茫然一片。看着外出就读的潮流,从众的心里还是让杨明辉感到不少困惑。

好在杨明辉来吴中上学并非为了高考,而是为了追逐文学梦才读高中的。自初三一篇作文被语文老师当范文点评后,他骨子里的文学细胞被激活,写文章赚稿费成了他唯一的追求动力。只可惜当他明白这一切时,已经太晚了,初中就要毕业了,留给他的是不甘与遗憾。读高中成了他唯一延续追逐文学梦的希冀,故他主动放弃了中考,纯真而简单地为着一个目标前进。

但杨明辉却忽视了一个现实——青春。青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但青春又是躁动的。这种躁动激发的情感可以成就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就像毒品可以医治疾病,亦可以家破人亡。它们的共同点是让人欲罢不能。

杨明辉最大的不幸就是在青春年少时“被”中专了,而这与一个人有关——小雪。从与小雪交轨的那一刹那,中专、高考、文学和情感就如老妈、媳妇和孩子同时掉进河里先救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杨明辉。而令杨明辉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与小雪的交轨会以“防火墙”式的心理防备开始。

那是在军训课上,杨明辉犯错受罚拔着军姿,烈日炎炎下,他黝黑的肤色浸出汗水,在阳光下熠熠闪闪,有汗珠滑过突鼓的青筋,落入眼眶,杨明辉眼睛因发涩颤抖不止,样子滑稽可笑。而这一幕却被对面立正姿势的小雪看的一清二楚,不禁“扑哧”笑出了声。

这下有好戏看了。教官像猎人发现猎物般兴奋,咆哮着:“很好笑吗?过去站他面前,让你笑个够!”

杨明辉也不愿意让人看他俩的窘相,故对教官说:“一人犯错,一人担,咱人民解放军不搞株连政策。”

毕业他是一班班长,教官给他留了一点儿薄面,没有责备他受罚时说话的过错,而是阴笑着道:“好啊,那你再加十分钟!”

受罚结束后,杨明辉正准备坐地休息,却听见小雪喊着:“姓杨的,去给我买瓶水来,渴死了,害得我受罚!”

“我欠你啦?”杨明辉也觉得冤枉,况且他甘冒风险主动解救了一次小雪。

“你去还是不去?”小雪指着杨明辉,气势汹汹的样子。

鸡不和狗咬,男不和女斗。杨明辉不屑的“切”了一声,遂了小雪的意,但对小雪一点儿都不再感冒。

如果没有后续发生的事情,杨明辉和小雪这次交轨也就是一次普通的铁轨交集。但上天自有安排,让他们俩在初中三年平行运动,此刻有意擦出火花,就有持续和消逝的过程。

本来两瓶矿泉水是各有归属的,谁知半路杀出个连长大人,杨明辉忍痛割爱,委屈的只能是自己了。

而小雪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喝着凉爽的矿泉水,心生小感动,再看杨明辉时,顿觉得挺拔伟岸,黑红的肤色那么成熟健康,透出一股让人眩晕的阳刚之气。

就在杨明辉眯着眼睛仔细地窥探着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时,站在二斋砖栏前的张校长,看着拥挤的报名窗口,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与激动。新千年,新的开始。作为吴中的掌舵人,教育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追赶超越能否如期实现,希望就寄托在2000级高中班上。

留住优质师资和生源,摘掉高考连年“推光头”的耻辱,是张校长施政纲要的重点。“一年突破零,三年进省城,五年闯BJ”更是张校长给吴中喊出的响亮口号。但人算不如天算,张校长的一厢情愿终是黄粱美梦,2000级高中生不只底子薄,基础差,而且命运也多舛,2003年高考月份首次由7月改革为6月,高考试题泄漏启用难度更大的备用试卷,高考期间“非典”疫情依旧肆虐。这是2003届高中生难忘的记忆,也是张校长折戟30多年教育战场的重要一役。当然这都是后话,在2000年的8月份,至少高一级新生每个人力争上游的进取心是有的,张校长首开高中班入学军训课程亦寓意深远,踌躇满志。

在军训营成立暨训诫仪式上,张校长就以“军训营的全体战士们”勉励各位同学,永远保持坚强,并计划评选出10名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垂先示范。

由于有过一次不算愉快的接触,杨明辉和小雪也算认识了。其实他俩早在刘家庄中学上初中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杨明辉在四班,小雪在三班,教室相邻,面熟但没说过话。这次在军训课上认识,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在新的环境下,这种老校友关系又亲近了几分,训练休息时间,总会三五成群自然地聚到一块,嘻嘻哈哈说笑不停。

吴中校园逼仄,军训场地只好选在黄河边的沙滩上。杨明辉忍痛割爱把水给了小雪后,便一声不吭地走向黄河边。

在这热浪滚滚的初秋,还算清澈的河水平静地缓缓流过,带来的微风裹着湿润和凉爽的水分子,格外怡人。杨明辉下到水位出,撅起一把河水,驱赶着脸上的燥热,这时身后有声音传来,“想到HN灌溉农田,也得留下只言片语呀?”

这是吴县一句俗语,秦省在HN上游,有人不慎被河水冲走了,到了HN的地上河,就可能被导进某个灌溉渠进了农田当肥料使了。杨明辉长在河畔,对这句俗语的意思自然明了。不过这句话本身并没有多少恶意,甚至有几分关爱在里面,故杨明辉回头看了一眼小雪,未予理睬,继续用河水泼着面部和手臂。

小雪看着杨明辉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走下来,也泼着水,有些不悦地说:“姓杨的,你拽什么?不就当个班长吗?有本事拿个优秀学员让我看看?”

“你不是更牛吗?学员发言代表!有本事你拿个优秀给我看看?”小雪在军训营成立大会上代表全体参训学员发言,故杨明辉以此反击着,希望以这种犀利的言语与小雪保持着足够远的距离。

谁知一向高傲的小雪这次变成了犟拐拐,决心和杨明辉顶牛到底,遂挑衅道:“不就是个优秀学员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谁拿不下,自认小狗!”

杨明辉一下语蔫,自认一脚踢上了块硬石头,看着小雪愤愤离去的背影,心里不禁压力山大。优秀学员事小,关键是被小雪取笑就事大。人常说,不吃馒头为争(蒸)气,杨明辉和小雪的较劲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