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历史岔道

绍兴十年五月,东京留守刘锜在顺昌以两万人击溃十万金军。开创了南宋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金军从此进入战略防守状态。六月,岳飞奉诏北伐。七月,在郾城大败金兀术仅剩的主力,金名将阿李朵孛堇战死。金军攻势自此全面瓦解。

郾城战败后,金兀术屯兵临颍,与岳飞对峙。几天后,金兀术收到上京鹰信,上京的朝局不稳,金兀术大惊,急欲班师。但是岳飞带领宋军紧随其后,虎视眈眈。

这时候,盖天大王、龙虎大王、韩常和金兀术的左膀右臂哈迷嗤都在金军帅营里。

金兀术愤恨道:“我军受挫,朝中那些人就开始不安分了,我收到急报,上京局势不稳。若我再不班师回去,届时上京有变,我们就进退两难了。”

“只是现在,岳飞在后面紧紧盯着我们,我想走也走不得。诸位说说,我们如何是好?”

韩常等几位大将都不敢说话,自战争开打一来,他们几个指挥的凤翔石壁寨大战、顺昌之战、淮阳之战全部败北。他们心里羞愧难当,所以现在都沉默不语。

金兀术大怒,但是紧要关头又不好发作,便看向足智多谋的哈迷嗤。

哈迷嗤会意,道:“四太子,我们和岳飞驻地中间到倒是隔离一条很好的埋伏地带。”

几人来到地图前,哈迷嗤指着一处地方道:“小商桥!”

……

宋营主帐,岳飞来来回回地看着沙盘,沙盘上完美的呈现了临颍附近的地形已经宋金两军的布营。

两边,张宪、王贵、牛皋、杨再兴、岳云等武将济济一堂。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郾城之战后,金军再也无法抵挡岳飞的攻势了,现在就差最后一次围剿了。

岳飞扫视一眼众人,道:“刚刚收到消息,金军有拔营北撤的迹象。而同时,我们安插在上京的探子也说最近上京不太平,完颜亶起用了新的官员。金兀术的地位动摇了,所以,我看他现在是准备撤退会上京去了。”

牛皋恨恨道:“嘿嘿,没想到鞑子也会狗咬狗,咬的好。将军,我们赶紧追杀他们,让这些鞑子知道,大宋可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岳飞虽然也很想即刻出击,但是他作为主帅,需要考虑的事情比牛皋多得多。

“金兀术退兵,肯定害怕我们追击。而埋伏伏兵是最好的拦击办法。现在你们就说说,若你们是金兀术,会在那里设置伏兵?”

牛皋嘿嘿一笑:“这种事就不要问俺老牛了,你们说吧。”

众人各抒己见,最后,岳飞道:“也就是说,金人最大可能设伏的地方是小商桥以北十里的团谷。那现在谁愿意给我军侦查?”

杨再兴拱手道:“杨再兴愿往!”牛皋拍拍杨再兴的胳膊,道:“老羊,你就不要和老牛抢了,刚刚我一句话没说,嘴皮子没动,你就让我活动活动筋骨吧!”

杨再兴笑道:“又不是我老羊不给你这头牛说话,是你自己不说而已。这团谷啊,我去定了,下次我再让给你吧!”

说着,杨再兴就出去点兵了。

岳飞盯着沙盘,心里总感觉哪里不对,金兀术首要目的是拖住自己,那么伏兵肯定是出其不意中的出其不意。那么团谷这个较为明显的埋伏地点,会是金兀术的伏地吗?

一名士兵跑进来,道:“将军,门外来了一位老者,说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告诉将军。”岳飞一愣,道:“速速请他进来。”

时间已经来不及给两人寒暄了,岳飞直截了当问道:“老丈说有紧急军情,不知是?”

老丈拿出一张纸条,道:“老夫受人所托,来送将军一样东西!”说着,就把一张纸条递给了岳飞。

“小商桥有伏。”

岳飞大惊,再看那位老丈,依旧从容淡定。岳飞顿时谨慎起来,不管是真是假,杨再兴暂时都不可以出兵了。

而这个老丈,就是史浩的门房之一,跟随史浩已经二十几年了。那张纸条上的字,就是赵瑗所书。

岳飞急忙问道:“杨再兴将军出兵没有?”亲兵答道:“杨将军的兵马已经集结完毕,准备离营。”由于杨再兴只带两百人,所以集结起来非常快。

岳飞大急:“王贵,即刻去拦住杨再兴。”王贵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匆匆忙忙就赶了出去。

“不知老丈受何人所托前来相助岳飞?”

门房捋捋山羊胡子,道:“那人没有道出姓名。”

岳飞无奈,人家不愿意说,自然也不可强求。

这时,杨再兴在王贵的带领下,走进主帐……

绍兴十年八月,在金兀术与岳飞对峙了十天之后,由于后方不稳而被迫撤军。为防止被岳飞随后掩杀,金兀术在小商桥设伏,宋军却没有上当。

金兀术便以盖天大王镇守临颍,下死令禁止其出击宋军,随后班师回京。

岳飞最也后选择放弃追击金兀术,因为只有金兀术回上京,宋朝才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

赵瑗得知杨再兴没有身死小商桥,不由得欣喜若狂。

但是赵瑗反而有些担忧了,自己来到宋朝以来,所作所为并没太多地改变历史的轨迹。而现在自己却改变了杨再兴的生死,一个非常有历史效应的人的生死。也就是说,历史从这里开始就出现了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