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隐患初现

赵瑗叹息之间,不知不觉就已经走出了临安城,来到了临安北郊之外。出来一看,赵瑗顿时觉得心惊胆战,放眼望去,黑压压地一大片难民,三五成群或者几人一堆,吵嚷声、叫骂声、呻吟声不绝于耳。

赵瑗略略估计了一下,大约有四千多人。

看见旁边有一名官员,赵瑗上前亮出身份,问道:“为什么难民都集中在这里?父皇不是允许流民入城了吗?”

官员战战兢兢道:“启禀殿下,前段时间因为几个女子逃脱,巡防营和京兆尹府承担了莫大的罪责。为了防止京城治安发生混乱,府尹万俟卨下令所有难民不得入临安城!”

赵瑗大怒,难民本身就困苦不堪,来临安就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存条件,他们把生的希望寄托给朝廷,现在朝廷却把他们赶出城外,还不许他们入城。难民会有多失望?走投无路的难民除了落草为寇还有别的生路?这样对待难民,就是逼他们造反。

万俟卨这个人,赵瑗熟的很,后世在岳飞庙前,可没少见他的跪相。赵瑗心里暗骂:“果然是个奸臣!”

谈话间,难民群里突然就发生了骚乱,有几伙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打出手!但是很快就被镇压下去,赵瑗驱马上前,朗声道:“我乃普安郡王赵瑗,天子脚下,何人胆敢放肆?”

听说是普安郡王,所有人都吓得瑟瑟发抖,跪在地上磕头求饶。良久,赵瑗才命人把肇事的几个领头人揪出来,斥道:“你们为何煽动别人闹事?”

一个脸上长有大黑痣的人急忙解释道:“我们都是北方的难民,来这里就是为了找一条活路。只是我们刚到临安,身无分文,只能靠朝廷救济暂时先过过日子。等找到活儿干了自然就不敢劳烦官府。”

“但是这几天以来,我们的救济粮越来越少,以前是一顿一碗米粥一个馒头,后来没有馒头了,只有两碗米粥,我们也认了。再后来,所谓两碗米粥其实一粒米都没有,就是两碗米汤。到了现在,居然就只有一碗米汤了。”

“刚刚我们村子的一个人打了一碗米粥回来,不小心被隔壁那伙人的米粥踢翻了,我们让他们赔,他们不肯,于是就……”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满脸委屈道:“启禀殿下,实情和他们所说的相差无几,但是他们没有说清楚,我们村里的人打翻他们的一碗米粥,我们愿意赔,但是他们太过贪心,居然要我赔三碗米粥!我们去哪里找米粥赔给他们?争吵间就差点打了起来……”

赵瑗满脸铁青,指着另一个汉子道:“那你呢?你干嘛也要和他们打在一起?”那汉子急忙解释:“我本来只是想劝架的。谁知道他们不识好人心,反而联手把我痛打了一顿,我的族人看不下去,就出手了……”

赵瑗此时脸色黑得不能再黑,骚乱的源头就是那碗米汤,若是人人基本果腹,还会闹出这一桩事吗?

“京兆尹府的司仓参事在哪里?速来见本王。”一会,司仓参事焦头烂额地跑了过来,赵瑗冷声问道:“本王记得,父皇下旨要妥善处理难民的事,而且户部也拨付一批钱粮下来,为什么如今却闹出这样的事?”司仓参事只是个小官,自然承受不住郡王的威压。但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那边,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交代。

司仓参事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赵瑗怒道:“怎么?司仓参事是看不起本王一这个郡王吗?”

“卑职不敢。”

“那就如实说来!”

司仓参事已经被逼得没有办法,相对万俟卨而言,这个普安郡王更加不好惹。如果赵构不允许赵瑗参议政事他还不怕赵瑗,但是现在明摆着赵瑗可以参议政事。要是赵瑗在赵构面前一说,他的官位不保不止,可能还会掉脑袋。

司仓参事只好硬着头皮说:“卑职并不清楚个中内情,只是到卑职手里的粮食,一天只有五百斛,五百斛米要养活四千多难民,实在不易。下官无奈,只能出此下策……”

赵瑗心里摇摇头,看来史浩和赵善应说得对,即使绍兴和议达成了,也并没有改变南宋朝廷内忧外患的局面。

虽然这次岳飞北伐重挫了金国的力量,但是金国的实力始终还是强于南宋,一来金国有夏、蒙古和南宋的岁贡,二来金国不断打压各国,各国稍有强势的苗头就被他们打压下去,各国根本就没有强大的机会,第三就是因为被奴役的三国始终不肯联合起来反金。

因此金国始终是南宋最大的外患。至于内忧,则是权臣得宠,像秦桧、万俟卨、张焘、胡世将、吴表臣等人身居要位,前些时日,秦桧的儿子秦熺拜卫尉寺少卿,正式进入中枢。而吕颐浩、赵鼎等诤臣则倍受排挤。

赵瑗不由感叹,历史上赵构在位三十五年,为淳熙北伐打下了基础,但是事实上,赵构有为的时间只要不到五年的时间,凭借江南得天独厚的优势才在短短的时间里打造出淳熙北伐的基础。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没有内部的安稳,对外就会力不从心。宋金和议之后,宋国没有了外部的军事压力,南宋朝廷的隐患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显现在世人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