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避难生活东卓村

翟王走后,由余带着众将士积极备战。时局正如由余所料,秦楚两国趁晋室内乱争斗之机陈兵边境,欲借机夺土掠民。肥,莫,魏,霍,虞,虢各国旧臣,公子纷纷起事,大荔戎,赤翟等新附晋国的附庸国纷纷反叛。晋献公诡诸派里克,丕郑父分赴秦,楚边境领兵守边。荀息,屠先夷,梁由靡等将领分赴各地镇乱平叛。这是重耳借机派狐偃给狐突,里克送信,让他俩联络一班老臣向献公求情:说自己愿意世局翟地,在献公与奚齐有生之年绝不踏入晋国半步,只求献公能给其一个安身立命的住处,做一个山野小民,并无心思争夺王位。只待献公及其生母过世后能立其牌位于室内,日日拜祭,别无他求。晋献公诡诸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派人与翟王互通停战简书,要求翟国信守前诺,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便不再追究前几日由余偷袭晋军的冒犯之举。翟王赔偿了军马,钱粮弥补了晋军损失之后便命令贾华领兵回国了。

晋国撤兵之后,为防献公怀疑,重耳向由余要了些牛羊,田地,带领赵衰等人放牧,耕田,安心度日。与翟国将领,王公贵族也疏远了许多。

重耳等不会放羊,一直跟在羊屁股后面赶着羊吃草。结果羊不听话,要不不是跑成了几股,要不就是前头已经跑出去两三里了,后面的还在原地吃草。羊把老农的庄家祸害了,重耳等人心中过意不去,就给老农赔了两石粮食,送了些酒肉表达愧疚之心。老农不肯收他们的酒肉,要求把粮食放下就行了,重耳等坚持把所有东西都放下不然就要跪下给老农赔罪。老农无奈,只好全部收下。老农见重耳等人不会放羊便讲解给他们说:“你们不会放羊,放羊得把羊头打住了,别让头羊乱跑就行,其它的羊都会跟着头羊跑,不必老追在羊屁股后面赶着放。”重耳试着按照老农的放羊,羊真的变乖了,非常好放。于是重耳心想:惩奸先除恶,治兵先治将,看来这放羊和用人,处政是一个道理!

放牛的时候重耳等人又紧跟在牛群屁股后面,生怕有牛走丢了,跑乱了,还时不时把牛往一块赶。老农见了之后又对他们说:“牛跟羊不一样,羊爱吃嫩草,好草,吃一会就想跑到别的地方看有没有更好的草地。牛是逮着一块好草滩吃不完不罢休。只要把它们赶到一块好草地放开让它们吃草,看好它,别让狼,狗,野兽惊跑了就行。要是有些时候没找到也不必惊慌,只要找到了牛群所有的牛就都在一块了。即使有一两头没在牛群里,它们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同伴,不必担心。”重耳按照这种方法放牛,感觉轻松多了。心想:治国也是这个道理!贤臣良将还得放开手脚让他们发挥。用贤贤者自来,使良良将自然相随。有德之人用人必然不用苦苦监督下属,放开手脚自然会出成绩,牛且如此,何况人!

放牧佛时候,由余还注意到:那些头牛,头羊想往别处走的时候,只要前边有人看着,它们总不是第一个往前走,而是用头抵着身后的那头牛或羊先走。这样每次冲到前边挨打的都不是那些捣乱的头牛,头羊,总有受气包替它们挨打。重耳不想打那些受气包,想把它们放过去,专找那些不听话的头牛,头羊打。可是受气包们太胆小了,一见有人打头牛,头羊,受气包们先撒腿狂跑了,他们一跑,其它牛羊也乱了阵脚,四散乱跑。气的重耳不行,还必须每次打那些受气包牛羊。重耳想:唉!牛羊都如此,何况人呢?可见要成大事必先树信立威。只要王有信,言必行,法必奉,人民自然不乱,这时才能惩奸除恶,治善一方。要是王无信,使民疑惑,即使有好的政策也不易实施,容易被奸人利用,扰乱民心。到时闹得人心惶惶,被小人所左右,最终会天下沸腾,乱局丛生,连毫无作为,维持原局都不如!反过来看,这应对敌军,行军打仗,还得避强击弱,才是上策!到时候弱者败亡自溃,军心一散,强者不攻自破,即使有绝世帅才,军纪严明,恐怕他也只能做到保存实力,进退有序,败得不太难堪而已。可是事实上又有多少君侯私而忘公,为小人开恩,致使草包领军,庸蠢当道。不战自溃,害民误国!可悲!可悲。

这天阳光甚好,天气晴朗。有个老农拉了两头牛过来,想要拿他的两头牛换重耳等的一头好牛,好牵回家调教成耕牛耕田干活。重耳等便借机向老农请教那相牛的方法。

老农便向重耳等人传授道:“牛!上看一张皮,下看四双蹄,前看龙关广,后看屁股齐。好牛要鼻宽,天平宽,**宽,脑壳宽,背平,屁股平。毛短尾粗则耐寒。母牛毛白乳红则多子,乳疏而黑则无子。一夜粪三堆,一年生一子,一夜粪一堆,三年生一子。耕牛先看脚,脚型前尖后了,行走时后脚印能越过前脚印为佳,要鼻背裆宽,肚大腰圆,龙关宽广(龙关即牛背),脖长体阔,脚大毛短者为最佳。有些母牛不生牛犊,只能当“菜牛”用来吃肉,则要脖壮四肢粗,脊背手感硬且有弹性,则肉质最佳。”

“刚生下一年的牛只长乳齿,一年后乳齿开始脱落。一到二年长出一对永久性门齿称“对牙”二至三岁长出两对门齿称“四牙”,三到四岁长出三对门齿称“六牙”,四到五岁,四对门齿全部长齐称“齐口”,再往后牛齿就开始逐渐磨损脱落,十岁左右齿间隙逐渐出现增大,就成老牛了。”

重耳等听后终于明白了,原来这牛也有好赖之分,耕牛,菜牛,母牛各有各的看法,门道!